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

The Louisa Episodes, Boswell's London Journal 1962-63

Dear HC,

  
好,漢玉小集,我就跑第一棒,我就報告「我的聯學回憶」,「聯」是指「文人楹聯、書齋聯」,大家增加一些文藝氣息作個老文青,而不是「門迎春夏秋冬福,戶納東西南北財」,「天增歲月人增壽,春滿乾坤福滿堂」的俗到爆的春聯、門聯。
 告訴我時間、地點,好讓我準備 ppt file.
          Ken Su
*****
2013年聖誕夜雜憶

推開網路的是非與獨語,走向附近的懷恩堂。他們的主場戲平安夜晚會結束了,工人在拆教堂前增設的戶外帳蓬。接下來是11點到1點的平安夜子夜音樂會,大堂內還是人滿堂,喜氣洋洋。我剛剛喝了許多飲料,自忖無法撐兩鐘頭。於是回去看公共電視的偵探片罪行---第一次看德國偵探片……
看他得性病與妓女的對話The Louisa Episodes
 http://andromeda.rutgers.edu/~jlynch/Texts/louisa.html

*****
三代以上的事 ()

小仲馬於1848年完成小說「茶花女」,隨即在1851年改編成劇本,隔 年威爾第又把它改編成歌劇。1898-1899年林紓、王壽昌用古文合譯出《巴黎茶花女遺事》。

胡適之先生1926年夏旅歐時,在法京巴黎看過 《茶花女》一劇,當時觀眾許多人很感動---30年代  唯一有小說與劇本的是 《茶花女》, 所以值得研究它們。
先生日記上說,從小說到劇本, 剪裁的功夫最重要。

同年,1926年劉半農先生譯《茶花女劇本》。77,劉半農還寫了《序》,末段說:「……然而我費了一個多月的工夫把這一齣戲譯出,意思裏可還希望國中能有什麼一個兩個人,能夠欣賞這一齣戲的藝術,能夠對於劇中人的情事,細細加以思索。……. 

趙元任根據好友劉半農的譯本譜成「茶花女中的飲酒歌」。趙元任自己很慶幸地說,他創作此曲時沒聽過威爾第的茶花女歌劇, 否則難免不受影響。

劉半農先生寫《因「茶花女」之公演而說幾句》 (1932.11.6) 、《甘苦之言---看「茶花女」之公演後寫》1926.11.20、《再寫幾句》第三段說有兩先生吵《茶花女》是林琴南或嚴復翻譯的…….末段:哈哈!昨天我看見陳衡哲女士,談起《新青年》時代的白話詩,她說「那是三代以上的事了」。徵之於此,豈不良信。

*****
今年12月才注意到【博客來OKAPI】網頁,因為唐香燕著的《長歌行過美麗島》為12月的選書,除有著作人的專訪之外,還有好幾個人的推薦文章,譬如說25日楊索的:《回到意外見證肅殺時代的記憶》,可以說很精彩。

【博客來OKAPI】網頁的構想的雛形:「珠戲」網路雜誌,約是1999年。那時候的主編 (他曾在我們這兒為宜蘭華德福教育的幹部討論H. Hesse的名著《珠戲),約了博客來老闆、名作家南方朔先生等多人,在我的新辦公室開會討論談書籍的「專欄」---由公司付稿費。那時,我也寫了篇<快樂真的不得了>的文章 (談《生命的心流》(Finding Flow) ,計劃在「博客來公司」的「珠戲」網路雜誌上發表(案:當時隨即發表,稿酬贈台北縣永和社區大學)。

那段時間,二弟曾提出成立網路書店的構想。我認為我們的資源很有限,就拒絕了。

昨天讀IBM的未來科技-社會之預測,時距以五年為一單位,文章中說,五年在科技界而言很長,可以有令人刮目相看的發展。

如果是這樣,我談【珠戲】雜誌和沒成立的網路書店,類似「那是三代以上的事了」。不過,就個人生命而言,這15年是一轉眼間而已。只是,觀看往事的眼神是怎樣的眼神呢?


沒有留言: